-
从落伍者看八通网的发展轨迹
在落伍者无意间发现八通网站长freder的ID。很有兴趣的搜索一下他发过的帖子,企图得到一些前人经验。
自2005-2-27注册成功,2006-2-6是最后一帖。寥寥八篇帖子,我细细阅读过后,仿佛能够看到八通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轨迹。
按时间顺序排列,跟大家分享一下标题,详细内容大家点击链接进去看吧。
一、好不容易注册成功,现征友情链接 网站建设运营 freder 2005-2-27
分析:八通网发展初期,freder的站长意识显现,到国内以聚集个人站长而闻名的落伍者上注册,希望与其他个人站长交流; -
ICP备案几个变化和几点记忆
今天为一个上线使用的新域名备案,发现信产部的备案网站有不少变化,当然页面设计和使用流程设计的还是很差。
三个变化:
一、貌似可以添加多个网站进行备案了,可喜的进步,终于不用备案一个网站就得注册一遍了;
二、网站主办单位信息和主体负责人信息不能相同,可悲的退步,中国多少个人站长,主办单位是个人,主体负责人还是这个人。没办法,一提交就有表单验证,还不能进入下一步。无奈把老婆的信息填写在主办单位,我的个人信息填写在主体负责人里,才过去这一茬;
三、手机验证码和邮件验证码一起显示在网页上,同时在邮箱和手机也收到了验证码;
以前做ICP备案,记忆深刻的几点:
一、一个域名要注册一个用户名,同样的个人信息要重复填写,很烦;
二、迟迟收不到手机验证码,有时要隔上一天才能收到,后来有高人找出了可以避过验证的注册方法;
三、虽说BBS需要专项备案,其实在审核时没有把这么严,基本上都拿到了ICP备案,如果能够保证不出现违反国家法规的言论和内容,基本上呢,也没部门来查; -
由“分贝网寻求被收购”想起的
今天在京华时报看到的新闻:
随着国内web2.0网站热的退潮,一些中小web2.0网站挣扎在生死警戒线上。记者昨天获悉,小有名气的音乐社区模式网站———分贝网已身陷困境,此前获得IDG和阿尔卡特共计8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已所剩无几,公司正在寻求被收购。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07-12/28/content_195733.htm
分贝网的前身是163888.net,是典型的草根创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引入投资的个人网站,翻唱网站里的翘楚。像网络歌手香香、东来东往就从这个网站开始他们“红人”的第一步。
因工作的缘故,在05到06年间,曾与国内大量个人网站进行过合作洽谈,其中就包括163888负责对外合作的一个小兄弟。合作期间,断断续续的在QQ上聊,先前他们在成都,没多久就听他说进京了。后来在网上看到新闻,才知道他们是相当成功的个人网站,已经拿到大笔美元。
再后来,合作的工作交给其他同事,就不怎么在QQ上聊了。然而,偶尔看看他们网站,却是几天一个模样,越来越商业化,个人站长的痕迹一天天湮灭了。
直到更名分贝网,从首页风格、版面、名称,已经看不到163888的影子。
不知道有多久,这个网站被放在记忆的角落,没有打开过。
今天的新闻,让我重又想起那个与我合作的小伙子,在电话那端意气风发,充满自信… -
手机之家被收购,高春辉再创个人站长致富传奇
高春辉的手机之家卖了51%的股份给PacificNet。
据悉,PacificNet将斥资约180万美元收购手机之家51%股份,相当于手机之家预计未来年度净利润的七倍。收购款的14%为现金交易,86%为17.2万股PacificNet限制性股票,每股约为8美元。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手机之家承诺每年产生50万美元的净利润,如未达预期,收购价将相应调整。收购款将根据协议约定的季度利润目标的达成而支付。此外,PacificNet将向手机之家注资人民币200万元以推动该公司业绩增长。
180万美元对于一个个人网站来说,是个不小的成绩。偶为高春辉几年来的默默努力鼓掌!
-
一个老站长说:我是如何通过网络赚来几百万?
[size=10]哈哈,这就是互联网创造的个人站长神话,不仅仅是hao123,还有下面这位。
转载的目的在于鼓励自己,时时警醒,互联网是个可以创造奇迹的行业,白手起家也许你成不了比尔盖茨,也不能再造就一个hao123,但只要你肯努力,勤奋,执着,就一定能够掘到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
不光是学习,也把庞G的招聘广告一起转载过来,不一定使上力,算是尽心吧。[/size]
作者:pangshengdong.com MSN: 200551#gmail.com
原文出处:http://www.pangshengdong.com
题记:很多朋友问我关于赚钱的事情,都很好奇,我这钱是怎么赚来的,今天我就说一说吧。一般,很少有人会公开发家史,因为,中国这段时期很特殊,各种因素导致90%的发家史是犯罪史,我的稍微例外,算比较干净的,不过我在初期也被工商罚过十多万。呵呵,先从第一桶金说起吧
-
致Google的一封公开信
呵呵,对google感兴趣的朋友来说,这篇文章和原文后的讨论都值得一读。 致Google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