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讨者


截止到目前,我还没有乘坐过北京市之外的地铁,所以不得而知其它城市的地铁里没有乞讨者。

可北京地铁里的乞讨者我是见的很多了,有些我已经把他们当成我生活里的熟人。

其实,无论从书上,还是新闻里,或是电视里,地铁里就从来没有缺少过乞讨者。

凭心而论,地铁真的是个乞讨的风水宝地,既无风吹日晒,又无雨雪交加,冬暖夏凉,门庭若市,警察就在不远处,所以治安都比其它地界儿要好。

乞讨者来自祖国各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了首都。

乞讨者在地铁里的乞讨地点无非以下几个地方:车厢流动;地铁通道里;台阶处;电梯口。

最集中的地方莫过于换乘站和商业繁荣地带:西直门,复兴门,建国门,东直门,北京站,西单。

乞讨方式大概也在这几个范围内:直接伸手要;买艺靠人施舍;

我所熟悉的几个乞讨者在西直门。

一、独唱的中年妇女
从我遇见她的次数可以了解到,西直门并不是她的固定“工作”地所;如果她在的话,那么我从2号线的检票口出来,左转,就能听到她嘹亮的歌声。曲目有《走进新时代》,这是我在学校参加合唱比赛时担任领唱的一首歌;《流浪歌》,我并不喜欢这样的歌,但在这个地点,这个时间,这个人来唱的时候,却能让我心情激荡,胸中酸楚;

她身材矮胖,从脸上看去皮肤粗糙蚴黑;眼睛通常眯成一条线,应该是个盲人吧!我走到她近前的时候,可以清楚的看到她唱歌的神态,昂首挺胸,双手捧着一个盒子,表情投入,大声的唱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即使听到有硬币落进盒子的声响,她也不会停下来,依然意气风发的唱着,象是一株雪地里的老梅,历经雪欺霜凌仍卓然挺立。

二、合唱的中年男女
最近不见这一对中年男女了。以前总我怀疑他们是夫妇,但自从在网上看了报道他们的新闻后,才知道他们是合作乞讨的关系。男的矮矮胖胖,穿蓝色大袄,戴墨镜;女的消瘦,头发花白,面容清矍;两人通常站在电梯的入口,用了似乎是美声的唱法引吭放歌,专业的唱法使得歌声特别有力,在地铁里传的很远。男的唱低音,女的唱高音,高低音错落起伏,在这噪杂的长长地铁通道里,他俩的合声听起来很美,象是一枝夏日里的莲花,迎了清风亭亭玉立。

三、高山流水的知音
据古书的记载,言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地铁里有两个盲人,是我每逢下班几乎都要见到的一对买艺者。一人喜吹笛,一人擅二胡,以前两人虽在一地界儿混,但都是各忙各的。你吹一曲梁祝,他奏一弦康定情歌;两个人各自坐在台阶的一端,全神贯注的很。

前一段时间,我再次遇到他们的时候,两人已经坐在一起了,一前一后,收钱的铁罐子也合二为一,乐音一起,竟然是同一首《敖包相会》,二胡嘶哑悲凉,笛子高亢清亮,虽然互相看不到彼此,但音乐让二人没有隔阂,两心如一,合奏出来的效果竟是出奇的好。我甚至情不自禁的哼起来“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

之后二人又合奏梁祝等等曲目,都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