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七天假,在第五天头上终于耐不住寂寞的往圆明园走了一遭,意为这个假期里宅的不是那么彻底总得留有一丝放荡供后人回想。
出门前,灵机一动在淘宝上找了下优惠卷,“龙在天皮影戏+圆明园门票”原价120现价38,拍下付款收到电子票后出发。
在皇帝老资的后花园里是如何的人山人海哥就不想提了,昨晚躺床上眼睛一闭全是人啊,挤的哥一夜没睡好,只说说看了场皮影戏后哥对吾国非物质遗产的传承问题的担忧。
皮影戏是两场,《武松打虎》和《鹤与龟》,出来后为了能在太阳下的小马扎坐一会儿,花6块钱买了桶泡面,坐下静观人来人往。
几位靓女打身边经过,有一MM说刚才的皮影戏没啥意思嘛,就两根小棍子在后面摆来弄去的…我听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冲上去扯住丫的长发一阵暴打,这可是传承了上千年文化艺术啊,看不懂多看几遍别张口乱喷。
当然现实中的我依旧啨着大鸭梨,眯着眼睛在茫茫人海中找寻美女。
细细思量,这家号称龙在天旗下的“皇家”皮影戏,实不足以承担这样一项“传承千年文化”的重任,当武松打完老虎后,应主持人的邀请,我也去后台看了,跟我想的一样又不一样,一样的是皮影道具,不一样的是没有唱腔和乐器班子,这是事实,美女说的对,是只有人摆弄两根小棍子。
乐器没有,说明是放的录音,几个奶声奶气的小年轻,也唱不出店家的老腔和武松的豪迈,也是录音。
在一楼,我看了留言本,大多数人表示了对龙在天皮影戏的敬佩和欣赏,也有少数观众不满,为什么演来演去只有这两场戏啊?
在影视制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具备超强想象力和精良制作的《阿凡达》《功夫熊猫》的电影风靡全球,拥有千年历史的皮影观众却寥寥无几,同为“影”,受到的待遇却有天壤之别。
掌握舞动皮影的技能或许简单,同时又要学会唱腔和乐器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更困难的是如何创作更多的新剧目,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与好莱坞电影们共同站立在世界级的舞台,向世人传递中国文化。
用龙在天皮影戏的文案做结尾吧。
“皮影艺术,从暗夜中走来,千年而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你可读懂,那苍凉的锣鼓,婉转的唱腔,分明是草根阶层发自内心的呐喊,你能感受在富足的时代,万家灯火里,这贫穷的艺术同样震撼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仰视,那或明或暗的灯火,映照着我们祖先的面容,还有奋斗的精神…”
《“龙在天皮影戏观后感”》 有 7 条评论
没看过皮影,但是在电视上看的时候感觉很有意思,改天有时间去看看。
想看…
博文不错啊,我会继续支持你的
博文不错啊,我会继续支持你的
皮影戏很有历史渊源
进来看看,学习一下
这些个都是经典的文化产业、以后或许没人继承真会失传、至今还没亲眼看见过呢
有机会我也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