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那张《在别处》的原装盒带时大概是98年吧。
我在泰安岱庙前面的地下商场货架上看到它,和同期台湾推出的无印良品的掌心摆在一起。它的封面黑黑的,整个儿象一小黑匣子,正面中心位置的图片上,有个物体做着象是想要飞的动作。
青春年少纯洁无牙的我后来选择了那个小黑匣子而不是形象可人的光良品冠,所以我得要说明的是,吸引住我的是那张专辑封面上所营造出的一种意境。
回去学校宿舍后就撕开包装放入一个中型录放机,在一片嘈杂的金属乐器和嘶哑低沉的沉歌声中,我被同宿舍另一个爱听流行音乐的哥们儿一顿臭骂,买的这是什么东西嘛,都听不清在唱什么。
要知道,象我这样的穷学生,肯舍得出9.8元人民币买正版盒带,足以证明我对流行音乐的喜欢。
可买来的盒带竟然被人这样评价,我也很难受,可事实上我的确也听不懂。
于是我把它放了起来,偶尔翻出来时,也只是看看歌词,试图从中品味出什么。
象什么“就在我进入的瞬间 我真想死在你怀里 我看到我的另一个身体 飘向那遥远的地方 我的身体在这里 可心它躲在哪里 每天幻想的自己 总在另一个地方”,阅读这些歌词,我只感到无言的压抑象是一座沉睡的火山在爆发之前的颤抖。
后来听到电台上,看到杂志上给予这张专辑极高的评价,才知道这张专辑原来“很好”。也曾一再拿出来听,但到底好在哪儿,我依然听不出来,我只是愈加感受到它带给我的震撼发自心灵深处某一个角落,遥远而且模糊。
刚过2001春节,我在一个寒冷的清晨站在了北京的地面上——我拎着行李,站在北京站广场上,周围陌生的面孔来来往往,南腔北调起起落落,(?)环路上的大大小小的车流早已驱走了清晨的宁静。幼年就曾向往的这个帝王之都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它是如此的嘈杂和不安。(后来我才知道,它的庄严与威武,大概只能在天安门一带感受到了)。
落脚到表姐家后,我自己开始外出找工作。
三月的北京天气还好,风不大,向西北方向可以看到北京远处的山。
我在中关村大街上走着。
来到海龙电子城时,某家公司在楼前做宣传,请了乐队现场演唱,巨大的音箱功率惊人,电吉它经过它的渲染,声波震撼人心,脚下的地面都在发颤。蓝蓝天空,悠悠白云,背景是海龙巨大的楼体,主唱一身黑衣,戴墨镜,抱着吉它在舞台上唱的十分忘我。
我听到熟悉的歌词,忧伤的旋律。心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那声音穿透我的心底,带我回到98年的秋天。
我是记着那些词的啊,“那些无助的夜,我漫无目的地走,那些无助的夜,你牵着我的手,幸福如此遥远,我无法看见,这秋天的夜晚,让我感到茫然……”
悲伤随之突如其来,让我无力抵挡。
我坐在路边的铁栏杆上,把两只脚随意晃荡着,脸向着太阳掩藏着就要流出的泪水。
第一次感觉许巍的歌离我很近。
后来又知道许巍还出了《那一年》,再后来又有了《时光.漫步》。
我已经不去买盒带了,也不买CD我没有CD机。我从网上down了这几张专辑所有的MP3。
相对于《在别处》,我更喜欢《那一年》这张专辑,而《时光.漫步》已经没有新意。
吉它从低沉转为舒缓,旋律更加通俗优美。似乎《那一年》这张专辑才是更宜为大众所接受的许巍。
从第一次知道许巍到现在已经很久了,多年之后,我依然听不懂他歌里的含义,但我喜欢跟着唱:
“那一年你正年轻
总觉得明天肯定会很美
那理想世界就象一道光芒
在你心里闪耀着
怎能就让这不停燃烧的心
就这样耗尽消失在平庸里
你决定上路就离开这城市
离开你深爱多年的姑娘
这么多年你还在不停奔跑
眼看着明天依然虚无缥缈
在生存面前那纯洁的理想
原来是那么脆弱不堪
你站在这繁华的街上
找不到你该去的方向
你站在这繁华的街上
感觉到从来没有的慌张……..
你站在这繁华的街上
找不到你该去的方向
你站在这繁华的街上
感觉到从来没有的慌张……..
你曾拥有一些英雄的梦想
好象黑夜里面温暖的灯光
怎能没有了希望的力量
只能够挺胸勇往直前
你走在这繁华的街上
在寻找你该去的方向
你走在这繁华的街上
再寻找你曾拥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