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办事儿


一、在镇上办证明

7点被父亲叫醒。

吃过早饭,拿着村里盖过章的申请书去镇上计生办盖章。

今天是集,人很多,各种各样我儿时记忆里的买卖和交易,都在眼前复苏。

8点到了镇里,在楼下,父亲遇到熟人,某管区主任,目前在计生办帮忙。

据他介绍,办公室目前没人,都在楼上点名。并指点我们,目前工作以计划生育为中心,镇长和副镇长亲自抓。要盖章的话,要镇长先签字,然后再去副镇长那里盖章。

等了半个小时,我问,计生办多少人啊,点个名到现在?

某主任笑了,带着智慧的笑。说是点名,其实是开会,把一天的工作都安排喽。周一安排一周的,每天早晨安排一天的。要不,这些人一看没事儿干,就都溜走了。真有事了,一个也抓不着。

一直等到9点,看到楼上有人下来,我和父亲赶紧上去。遇到同村邻居家姑娘,她指给我开会的地点,说镇长和副镇长都在里面。

到了会议室门口,会议还在开着。

镇长出来了,父亲赶紧跟上去,说了我的情况,一直尾随到镇长办公室,镇长问,怎么没迁北京去?我说难啊,他说得四五十万吧,我说真要花钱硬买吧,四五十万也不定,符合国家指标的,也花不几个钱。镇长一边哦回应着,一边把字给签了。

我们又到副镇长办公室,请他给盖章。

副镇长拿起申请书,把量一阵子,问,在外面不挺好的?干嘛迁家来?在哪个单位呢?

我刚想说,没工作,个体户。

父亲抢在我前头回答,百荣集团,迁家来好管理。

副镇长又琢磨好一会儿,神色凝重,真不知道他在思考什么?

当然,有一把手签字在前,最终还是盖了。

赶紧奔到派出所,找到负责人老程,我尊称程老师。

看完材料后说,不行,这个申请写得不完整,得让村里出证明迁入户主与迁入人的关系。

早咨询时不说清楚,现在又说不行。 

MD,没办法,到马路对面的打字社,和父亲斟酌一下字句,打印出来。

打字社的小姑娘认识我父亲,不收钱。

父亲说,下次学校再有打印的时候,一起算吧。 

父亲骑车回去找村干部盖章,我在附近等着。

不多久,父亲打电话给我,说村干部的老婆拿着锁印章的钥匙,到集上来了,也不好找。让我在集上转转,他得去上课了。课间有时间,再去找这人。

我说好。然后步行去附近一个小学同学家,我们少年时结为兄弟,感情一直很好。

他老婆在楼下奶着孩子,我不好意思在旁边呆着,在外面等他。

一会儿,远远的看他带着菜回来了。

我笑说,知道我今天来咋着,菜都买好了,中午我不在这里吃饭都不好看…

他呵呵笑。

上楼一起坐,他老婆跟他要些钱,也要去集上转转,说月饼便宜了,买些回来吃。

孩子放他手里,打开电视,聊天。让我烟抽,我笑笑,一直都不抽的。

这是他第二个孩子,男孩。怀孕时在外面躲了一阵子。虽说他条件够了,农村户口,第一胎是个女孩,允许要第二胎。条件不够的地方在于,他们还不到法定第二胎的年龄。

我问他计生办来找没,他说还没有。

我说今年风头严,某熟人算是有人在政府的的,还被罚了四万。

但看他抱着儿子,蛮不在乎的样子,还是替他高兴。这下儿女双全了。

下午还有事情要办,不能喝酒。我提前声明,过会儿我就回去,还得办事去。

他说中午喝点,我说真有事儿。

我这就得走了。等事情办利索,再来找你。

镇上的手续办完了,吃过午饭后,下午去县城办准签证。

天上开始飘起细雨,母亲让我带把伞,我说下的也不大,就不拿了。

走出门后,雨越下越大了,站在路边等车,我有点后悔没带伞。

没想到一回头,看到父亲打着伞走过来,手里还有一把,说是母亲让送的。

拿来伞他又不走,要等我上车,把伞再带回家。

我笑了,我知道他怕我嫌带伞麻烦,或是嫌伞旧,不原意拿出门。

少年时候的确如此,可现在我不了。

拿着这把旧雨伞,我感到很温暖,很安全。

我笑说,你回去吧,我拿在手里就行了。万一到了县城下大了,没伞还麻烦了呢。

他说,也行。就走了。

二、在县里办准迁证

中巴客车把我拉到了县城,下车后打车去公安局。

公安局在大门口专门设立了综合厅,处理户籍方面的事情。

我说明来意,一户籍姑娘接过文件翻看一下,这得要户籍证明。

我把身份证是合法的公民身份证明,而户籍证明不是,还有省公安厅06年就有文件“省内户口迁移,原则上不需要户籍证明”。

结果说了白说,户籍姑娘一句话给堵回来,别的地儿咱管不着,咱们这里就得要。

那我怎么办,户口原籍所在地挺远的。

姑娘,语气冷冷的:你先搁这儿吧,一周后来看看。

我:啊?一周后?

姑娘:嗯,我们科长事情多,也不止你一件事啊。他一周只签一天。

我:哦,那能签下来吗?

姑娘:不一定。

我靠!!!一周签一次,还不一定签得下来。简直要出离愤怒了,什么鸟儿啊!

我:麻烦你把文件先拿给我,还是我自己先保存着。

出来后,我打电话给县城的同学,有没有公安局里的伙计?我…

同学听明白后说,中,你等我电话。

一会儿电话打来了,让我去找管事的也就是科长,让他签字,不签就打这个电话,给我一手机号码。

我问这是哪位,怎么称呼?说是他大哥的两桥(方言,同一个岳父),公安局的副局长。

我说好,你去忙吧。

回到大厅问,你们负责签字的领导在不在?

姑娘换了副脸孔,态度如三月春风,说,科长过会儿就来。你去旁边信访办去等等吧。

诧异之余,我顺便请教了她们科长尊姓。

我到了信访办公室,请教值班的师傅,问户籍的刘科长来了吗?他往我背后一指,门口来了一位中年妇女,气度和穿戴都显着不是普通人。

我想,这应该就是了。

刘科长,我来办下准迁的事情。

刘科长态度很和蔼,你是阳谷那个吧,我说对对,她接过材料看看说,差个户籍证明。

我耍了个小聪明,把先前准备的政策理论取消了,不打算再给刘科长上课。

刘科长,我咨询阳谷公安局时,他们说现在都取消户籍证明了,不给开。不知道咱们这儿还要啊。

刘科长说,这不行。咱们这儿一直都要的。你去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个。

我略为思索,心想今天这字必须得签了,下次再想见她,是难上加难了。

这样把,刘科长,你今天先把字签了,让我办出准迁证,我到阳谷提户口时,再从那里补份户籍证明。一次办两件事,要不我还多跑一次阳谷,那边交通不太方便。

刘科长沉吟一下,说行。把字签了,然后又拨了个电话,给电话那边说,这个阳谷的先给他办一下吧,户籍证明他说去迁户口时补一份过来。

谢过刘科长,我回到综合厅,不多会儿,准迁证办出来了。

同学正好打电话过来,说事情办了吗?

办完了。感慨万千。

三、和同学小聚

准迁证办出来了,事情顺利推进到第三个阶段,尽管小有曲折,总体来说还算顺利,时间没耽误。

心情一放松,就想喝两蛊。

加上与同学久别重聚,还有关系电话友情支援,这个酒是必须的。

餐馆是另外一位同学开的,主打招牌菜是盱眙十三香小龙虾。

到了那里,我们直奔后院,拉开一张四方桌,找小马扎坐下。

菜不用点,老板也就是首席大厨给安排。

松花蛋,豆腐皮炒肉丝,空心菜,羊肉白菜。

三个人,白酒一斤,啤酒若干。

一直喝到饭馆打烊。

第二天一早去阳谷。


《“回家之办事儿”》 有 4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