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岁一枯荣


还有几个小时,2009年就要结束,2010年以我不可抗拒的姿势到来。

我显然没有做好迎接它的准备,我感觉不到辞旧迎新的喜气洋洋,看看自己,只有措手不及的慌张,还有仓皇中错手抓住的失落。

往事不堪回首,再回首云遮断归途。

1990年以前,我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司马乡老李寨村,最熟悉的地方就是学校和农田,县城一年也去不了一次,种地太累了,我想我一定要离开;

2001年以前,我想过要离开,但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北京,结果在首都混了9年,一事无成,只在村里留了个“在北京搞电脑工作”的名儿;

2009年以前,我想过要离开,但从来没有想过会离开这么远,南下五千里,来深圳转眼已经半年,埋首于淘宝,逐渐上道。

想总结惨淡过去,展望美好未来,但那有闲暇想这个,今天忙忙碌碌,明天依旧忙忙碌碌,匆匆间能写上几笔,已是幸事。

近期MSN签名是“乘桴浮于海”,QQ签名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当时是手随心想,今天细细思量,前者消极避世,后者又不甘平庸,人生之矛盾,得失之权衡,往往乱花迷人眼,不知所踪。

未来还有多少个“从来没想过”等着我去想?想的又有多少能成真?

许三多的团长说“在想到、得到之间,还有个做到”,身体力行,是最艰难的。

老陆冬夜读书有感,写了八首诗给他的小儿子,其中有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躬行”三十余年,如今不仅迷茫,而且浅薄。

四个老男人唱的真好 “出发啦 不要问那路在哪? 迎风向前 是唯一的方法“。

迎风向前,是唯一方法,倘若明知前路艰难,还能迎风向前,那是金庸武侠强烈推崇的“有所为”大丈夫精神。

想起96年外出求学离家前的一段时间,在老屋子里练习毛笔字,临行前几天给自己写了个横幅,“将帅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我爹看了大有赞许之意。

那年我18岁。


《“一年一岁一枯荣”》 有 2 条评论

  1. […] 原以为,总不总结的,咱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就中,可忽然念起昨晚窗外的烟花,如果不写下来,记忆也会随着时间像烟火一样在夜空淡去。况且,2009年,2008年,哥都总结了,就此坚持下去吧。 […]